常州一幼儿园开设“死亡教育”课程,园方回应: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
编辑:羊说鱼乐   2020-12-16 16:55:00 社会 1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讳言死亡话题,往往以“不吉利”予以回避。而近日,江苏常州一家幼儿园却反其道而行之,带着小朋友们为皮球虫“办葬礼”,对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园长称:“不谈死亡的生命教育是不完整的。”
这堂生命教育课由皮球虫的死亡引发,孩子们谈到死亡,纷纷表达害怕。老师耐心地带孩子们给皮球虫办一场葬礼,并带孩子们读生命教育绘本。幼儿园老师称孩子了解生命,才会珍惜生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少家长自发在朋友圈晒图、晒感想。
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态度比较复杂。一方面,传统文化主张“死生亦大矣”,体现出了对“死亡”的重视。另一方面,又提出“未知生,焉知死”,不太愿讨论“死亡”。
“谈死则凶”的态度,让一些传统的教育课程中缺少了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进而导致人们缺乏对死亡的正确认知,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尤其是如今节奏加快,成年人、未成年人都负担着不小的压力。此前有媒体报道,在英国,15~24岁的女孩最容易出现自残和自杀的行为。而在美国,自杀成为导致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车祸。缺少死亡教育、不懂得尊重生命的意义、不能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可以说是青少年走向极端的原因之一。诸如“14岁男孩被母亲扇巴掌后跳楼”“17岁少年被批评后跳桥”“35岁高管被辞退后跳楼”等事件,无不令人痛惜和同情。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不断面临死亡的话题,而越早开展死亡教育,越早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就越好。因此,开展针对青少年的死亡教育的需求极为迫切,借助死亡教育,让孩子们尽早正确认识生与死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珍惜日常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为常州这家幼儿园的行为点个赞。
和我国对死亡话题避而不谈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海外大兴“死亡教育”
美国幼儿园和中小学,有专门的“死亡教育”课。老师根据生活中的事例,如幼儿园饲养的小动物死亡、班里一个同学生病去世等,来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死亡:老师会让孩子坐在自己的周围,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坏消息,毫不含糊地解释:死亡,就是永远不会回来,不管我们多么伤痛,也改变不了这件事。老师会带孩子通过各种方式来纪念,有时还会安排一个特殊的时间,把大家聚在一起,回忆曾经的点滴,让孩子在此过程中学会忘却与珍藏。
在德国,教育界组织中学生参观殡仪馆,让16~18岁的青年人直面人生的终点。通过参观殡仪馆里的技术处理间和告别间,学生们才知道,原来这里没有难闻的气味和可怕的恐怖景象,与世长辞的人们是那样安详。他们还从儿童抓起,成功地让小学生在游戏中接触死亡的题目。
除了美国、日本、德国之外,在英国、法国、荷兰等许多国家的大、中、小学也都开设了“死亡教育”课,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