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吨黄豆抗洪是怎么回事?关键时刻居然还有这种作用
编辑:   2020-07-23 16:13:18 社会 30长期的强降雨导致我国长江中下游防汛形势严峻,不少流域随时有可能出现决堤的可能。为此,近期武汉市江夏区准备了360吨黄豆用于抗洪抢险。而这批黄豆并不是用于食用的,而是起到了和沙袋相似的作用,并且比沙袋的效果更加。
据武汉市江夏区融媒体中心报道,早在今年3月,江夏区就准备了60吨黄豆用于防汛,由于近来长江水位不断升高,他们又从周边地区采购了300吨的干黄豆。
这360吨黄豆,被分别存放于金口电排站和范湖粮库内,以便随时取用。
“黄豆遇水会变大,可以对漏水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江夏区粮油收储总公司负责人介绍道,7月9日接到通知后,公司就成立工作专班,从本地市场及外地市场抢购黄豆。
除了黄豆外,江夏区在前段时间还新增了1000立方米的砂石备料,存放在居字号分段院内,用于处置长江干堤险情。
用砂石并不奇怪,但遇水发胀的黄豆到底在抗洪中起着什么作用呢?
这就要提到一个现象:管涌。
据《实用水文学词典》解释,“管涌”是在渗流作用下,土体细颗粒沿骨架颗粒形成的孔隙,水在土孔隙中的流速增大引起土的细颗粒被冲刷带走的现象,也称“翻沙鼓水”“泡泉”。涌水口径小者几厘米,大者几米,孔隙周围多形成隆起的沙环。
简单来说,管涌就是堤坝渗水严重时,土体里的细沙被流水冲出来,在外形成环状的沙包。
管涌出现的时间久了,大量的涌水翻沙会破坏堤防和水闸地基土壤骨架,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也会造成溃口。
要对付这种险情,蓄水反压(俗称养水盆)是一种有用的办法,即通过抬高管涌区内的水位来减小堤内外的水头差,从而降低渗透压力,水往低处流不往外溢,从而防止地基被掏空。
这时,黄豆就派上用场了。
由于黄豆吸水性强,把它丢进“养水盆”,豆子体积会增大,不仅可以抬高水位,还能填补砂砾空隙,且黄豆储备量很大,容易抢购调配,还能回收利用,泡胀后能作优质有机肥。
黄豆因此成了抗洪抢险中的补漏利器,更厉害的是,它还有补救灾后农田收成的作用。
据上游新闻7月13日报道,由于长江水位上涨内涝无法排出,江西九州江洲镇的农田大量积水,农作物被淹,这一季收成并不乐观。
对于受损情况,江洲镇二分场洪支书表示,村里农作物主要以棉花、水稻、黄豆、玉米为主,根据土地情况一年可以种植3季。农田被淹后,第二季水稻已无法种植,但可以视情况改种玉米和黄豆。如果安排得当,可以最大程度弥补因洪水造成的损失。
所以,洪灾过去后,黄豆也能派上用场,帮助农民渡过艰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