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汤山医院运行44天后新冠肺炎患者清零 小汤山战“疫”圆满收官
编辑:黎明   2020-04-29 10:20:48 国内 31小汤山医院运行44天后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昨天上午8点半,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B区患者通道前两辆救护车已经就位。该医院最后两名新冠肺炎治愈患者拖着行李箱从患者专用电梯中走出来,医护人员手捧鲜花迎上前,祝贺他们顺利出院。3月16日正式启用,4月28日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小汤山战“疫”圆满收官。
自3月16日至4月28日,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总体运行44天,累计筛查2175人,日最大筛查量达394人,确诊54人、疑似27人。第一批休整的912名医务人员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实现了“筛查零漏检、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今年1月23日,北京市紧急启动小汤山定点医院改造和建设工作。经过1.5万余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53个昼夜的设计及建设施工,B区和新建病区两个病区共1657张床位、82067平方米的工程于3月8日顺利完成。面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压力和形势,北京市于3月16日启用小汤山定点医院,主要用于境外来(返)京人员中需筛查人员、疑似病例及轻型、普通型确诊患者治疗。
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家见父母
昨日出院的患者中,一名是18岁的女性,于3月19日入院,为普通型患者。医院对其采取对症支持,予以抗病毒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增强免疫治疗,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出院时,这名女性患者手捧鲜花对医务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特别想回家见父母,已经半年多没有见家人了。”
另一名患者为50岁的男性,3月28日入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普通型,医院对其予以抗病毒、增强免疫、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病情曾一度进展,肺部影像加重,出现肝脏损伤,后予以吸氧和保肝治疗,病情稳定后增加康复治疗,密切监测变化,最终达到出院标准,昨日出院。“我觉得这里像住酒店,医务人员都非常贴心。医务人员真的特别不容易,特别感谢他们。原来觉得病毒跟我们没有关系,但不知道在哪里就碰上了。对这个病毒,我们一定要特别小心,且活且珍惜。”两名治愈患者均由120救护车转运至相应的隔离点,将继续观察14天。
病区整理、消毒要花费半天时间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院感负责人卢联合介绍,在病人离开之后,病区内的终末端消毒工作随之开启。“首先要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物表擦拭,包括门把手、床的栏杆、呼叫器、对讲机、卫生间等患者所有可能接触的地方,遵循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的区域到相对污染区的顺序进行清洁和消毒。消毒完毕之后,再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随后,消毒人员要对房间外围进行喷洒消毒,包括走廊、地面等等,以确保安全。
“还有最后一道程序,院感的专职人员会采集所有病房里的样本,尤其是患者接触最多的地方,比如说门把手、呼叫器等处,用拭子采集物表情况,再进行核酸检测。从目前来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经过完整消毒后,患者住过的病房可以作为普通病房继续使用。”卢联合说,从整理到消毒,需要半天左右的时间。每一个患者出院后,小汤山医院内每一个床位和房间都会遵照上述方式进行消毒。
首批支援小汤山的医护人员解除隔离
北京市属医院支援小汤山定点医院首批休整的912名医务人员目前已经在酒店隔离满14天,核酸检测均为阴性,昨天下午正式解除隔离回家。经过短暂的调整后,他们将回到医院的工作岗位,投入到复工复产中。
北京同仁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长、呼吸专业主任医师陈东宁在17年前参加过抗击非典,而这次她又挺身而出,来到了小汤山支援,并圆满完成任务。疫情发生后,她在大年三十下午就报了名要支援一线。“我已经50多岁了,也经历过非典,所以无所畏惧。”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武汉支援,她还有些惋惜,而这次能来小汤山出力,令她感到非常自豪。
相比两次“战役”,陈东宁深刻地感受到了医学的快速发展。“17年前,我们只能穿布做的隔离衣,戴两层的纱布口罩,我记得当时第一次从病房出来后脸都是紫肿的。而现在都用一次性的防护服、N95口罩,着装会轻便很多。小汤山还用到了很多高科技,比如有可视电话可以直接跟病人沟通,检查手段、防护手段等都非常先进。这17年来,医学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也看到了我国综合救治能力的进步。”
北京同仁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第二临时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护士长何茵也是参加过抗击非典的“老战士”了。她从3月15日就来到了小汤山,在这里奋战了整整一个月,主要负责护理工作,包括为患者做筛查、生活护理、心理疏导等。她说,虽然护士们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但大家团结协作的精神给她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不管有什么问题,我们都在群里沟通,马上就能得到解决。”如今隔离期满,何茵终于可以回家了,“医院给我们放了几天假,等休整完毕,要马上回到医院继续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