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出生率创新低,东北三省无悬念再次垫底
编辑:   2020-04-28 15:28:12 国内 3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我国自1949年以来出生率的最低值。有舆论认为,出生率的降低和年轻人的“恐育心理”有关。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杨菊华告诉记者,2019年生育率下降的首要原因是15-49岁育龄女性减少了约500万人,而20-29岁黄金生育期的育龄女性减少了约600万。育龄女性人口的减少,势必会造成出生人口的减少。
20-29岁育龄女性的出生时间为1991-2000年,杨菊华分析说,除了当时我国依旧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的孩子少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的性别失衡状况比较严重(男多女少),也是现在育龄女性人数少的一个原因。
杨菊华说,我国出生率自2016年有了小幅回升以后,2019年是连续第三年下降,此后还会持续下降。然而杨菊华并未对此表示担忧,她分析说,除了出生率,还应该看另外的数据——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57%,“这说明大家生育二孩的意愿还是比较乐观的”。
至于网络上“恐婚恐育”的一些言论,杨菊华认为要分清是普遍性意愿还是个体化意愿。根据她多年的研究分析和田野调查、访谈等经历来看,中国人依旧普婚普育,只是结婚生育观确实发生了变化。“过去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为了老年生活有保障往往会多生孩子,现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人口,不需要靠多生孩子来保障养老了,同时养育成本的提高,也会使得大家生孩子的数量减少。”随着中国人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尤其是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30岁以后结婚生育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已属普遍现象。
此外,杨菊华还表示,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有不同的想法,读书上学时的想法可能会随着参加工作后阅历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是源于自身,也可能是源于社会、家庭的压力。杨菊华本人坦言,她在上大学期间也曾经觉得不结婚的生活很自由,可是现在认为结婚组建家庭,并且养育二胎是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
杨菊华曾经对不婚不孕的女性做过初步调查研究,除了个别主动选择,大部分都是被迫的,“婚姻市场其实对女性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的婚姻市场有‘男高女低’的传统,这不仅表现在经济地位上,还在年龄上,如果女性错过了短暂的最佳择偶年龄,可选择的面就会很窄了”。
2019年人口出生率最高的10个省份:西藏(14.6‰)、宁夏(13.72‰)、青海(13.66‰)、贵州(13.65‰)、广西(13.31‰)、福建(12.9‰)、海南(12.87‰)、云南(12.63‰)、江西(12.59‰)、广东(12.54‰)。
不难看出,出生率较高的省份,多数都是西部省份或少数民族占比较高的省份,只有广东、福建两个经济强省属于例外。
人口出生率最低的10个省份:黑龙江(5.73‰)、吉林(6.05‰)、辽宁(6.45‰)、天津(6.73‰)、上海(7‰)、北京(8.12‰)、新疆(8.14‰)、内蒙古(8.23‰)、山西(9.12‰)、江苏(9.12‰)。
毫无悬念,东北三省再次垫底,最低的黑龙江出生率仅为全国一半左右。
而在东北之后,天津、上海、北京三大直辖市出生率同样低迷,而全国经济第二强省江苏出生率同样不高,远远不及广东。
如果以全国平均出生率10.48‰为界,在内地31省市中,共有12个省市没有跑赢平均线:
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上海、北京、新疆、内蒙古、山西、江苏、湖南、重庆。
这其中,包括8个北方省份,4个南方省份,京津冀有北京天津两地入榜,长三角有上海江苏入围,东北三省全部在列。